如东县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如东县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要高度重视乡村振兴中的文化赋能问题
发布时间:2023-12-13     浏览次数:     来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并明确提出全面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振兴”。这“五大振兴”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一脉相承,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只有在文化的潜移默化下,乡村的美丽才能更持久,家园才能更美好。将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赋予中华农耕文明新的时代内涵。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门印发的《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更加明确了目标,包括建成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文化产业特色乡镇、特色村落,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得到有效激活,乡村文化业态丰富发展,乡村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

      近年来,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许多村庄挖掘乡土文化、传统文化、红色文化,重视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开展农民丰收节等乡村文化活动,激发乡村文化发展活力。

      乡村旅游业发展也势头强劲,农家乐、果蔬采摘、农业体验观光等乡村旅游业态丰富多样,乡村旅游品牌效应持续放大,成为农村发展、农业转型、农民致富的重要渠道。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图书馆文化馆等乡村公共文化设施配套建设进一步完善,文化惠民系列活动深入开展,城乡“结对子、种文化”初见成效。

      目前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对农村地域历史文化挖掘不够,村庄缺少历史文化底蕴;对农耕文明保护传承不够,一些农村传统手工技艺已经失传或濒临失传。二是产业融合不够,没有把田园价值实现最大化。多数乡村和文化旅游企业、经营户不重视对本地本村乡土风俗、民间历史文化的挖掘研究,有“跟风”现象,导致项目内容大同小异,产品业态同质化严重,“千村一面”,缺少独有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传承等核心竞争力,无法形成品牌效应。三是乡村文化发展规划编制滞后。村庄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规划对乡村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不够,缺少对乡村文化旅游发展与乡村建设的整体性、长远性规划布局。四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仍显滞后,乡风文明还有短板,以“孝”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弘扬不够,典型宣传不足。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抓住机遇,在推进乡村振兴中高度重视文化赋能,让产业更强、乡村更美、农民更富、乡风更文明。

     一要保护好乡村古物旧址,留下乡愁的根。保护好古树古渠古建筑古村落等,包括有一定历史的定居点,让这些“活化石”成为村庄的历史见证,让后代人能触摸村落发展脉络,增强乡土记忆和家乡自豪感。立足乡村实际,打造一批各具特色村史馆、乡村博物馆,征集一批老物件、老照片,展示农耕文明变迁,讲述村庄发展故事,增强村民归属感和自豪感。做好农村非遗保护与传承,强化人们的乡愁记忆,成为乡村重要文化资源。

     二要深入挖掘地域历史文化,每一个村庄都有其独具特色的村落文化。要完善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和地方特色,统筹考虑土地利用、历史文化传承、文化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合理规划布局乡村文化和旅游发展空间。要挖掘并讲好村落故事,包括乡贤故事、田园故事、农事故事,以文化魅力增强村庄厚重感,提升村庄吸引力,让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和内生动力。特别是要注重挖掘红色文化,保护好革命旧址,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同时也成为红色旅游的重要阵地。

     三要高度重视文旅产业,充分挖掘乡村传统文化要素和文化潜力,坚持因地制宜、以文塑旅,宜山则山、宜水则水、宜农则农,用文化创意赋能乡村旅游,把文化融入“吃、住、行、游、购、娱”等环节,开发乡土特色文创产品,打造乡村音乐节、民俗表演、乡村非遗体验等项目,塑造乡村独特的文化旅游品牌,避免出现“千村一面”情况。产业的融合,要突出一个“农”字。农耕文化是中国人不可或缺的成长基因,追求田园意趣也扎根于许多人的灵魂深处。发展文旅产业,就是在做“乡愁”“乡愿”文章,让田园情趣、农耕文化成为人们休闲的精神慰藉。

     四要加强乡风建设,打造乡村文化品牌。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读书等活动,倡导“诚、孝、义、勤、和”的村规民约,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要积极开展适合本村特点的文化体育活动,让村民能够主动参与其中,释放乡土文化强劲活力和强大动能。


作者:李畅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202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