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议事协商是村民自治的基本形式,也是化解农村社会矛盾、激发乡村发展内生活力的重要方式。从去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将村庄规划纳入村级议事协商目录”,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推行村级议事协商目录制度”,村级议事协商目录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为各地以务实管用的方法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提供了具体路径。 近年来,各地顺应乡村发展规律,积极探索创新乡村治理方法、路径、机制、平台,健全了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切实发挥了农民主体作用,解决了一批农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取得了积极成效。与此同时,一些地方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出现了活力不足的问题,乡村建设依赖政府包办或购买服务,乡村治理陷入“干部干、群众看”的困境。下一步,应以议事协商目录制度为抓手,持续推动治理重心下沉、资源下沉,推动各地探索切口小、见效快的方法,处理好“关键小事”,不断推动乡村治理取得新进展。
明确底线,夯实议事基本盘。村级议事协商涉及“谁来协商”“协商什么”“怎么协商”“如何落实”等具体问题,村级议事协商目录可以为“协商什么”提供指引。制定目录,首先应明确原则和底线。村级议事协商目录的制定不应只是村庄自己的事,各地应结合实际出台可供乡村参考的指引或范本,明确目录的原则和底线。比如,明确不商议的事项包括法律已明确禁止的、违反党的方针政策的、有悖于公序良俗的事项等。其次,应赋予乡村一定的自主权。各地的村情民意千差万别,三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是常有的事,乡村制定目录应结合村情村风,适应本村村情。应鼓励在乡镇和村级党组织领导下对议事协商目录内容进行创新性和适应性探索。此外,还应坚持动态更新目录。制定议事协商目录的目的是解决农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不应过分求多求全、追求一步到位,而应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农民群众当下最为关心关切的民生实事等,不断调整完善,真正让目录成为议事协商的有效抓手。
凝聚合力,画好最大同心圆。制定目录重要,施行方式也很重要。现阶段我国乡村正在发生重大变迁,各地农村社会结构变化很大,中西部走出去的多,东部外来人口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各类组织在农村发展很快,这对村级议事协商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适宜的平台、载体、途径,让外出务工的和实际在村生活的村民、外来人口都能方便快捷地参与,降低占用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促进议事协商落地。另一方面,应扩大议事协商利益主体的范围,在尊重农民主体地位的同时,把在村生产生活的、和村级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组织也纳入到协商议事范围内,统筹把握好村民和主体组织之间的关系,为加强交流互动提供便利条件,把新农人的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吸纳进来,促进村级议事协商水平的提升。
激活动力,念好转化巧字诀。当前,农民群众有新需求、新期盼,新换届的村“两委”班子有文化、有干劲,要想通过目录把两者有效对接起来,最关键是做好转化,把“村里事”变成“家家事”。一是坚持党建引领、问题导向。应聚焦问题,在村级党组织的领导下,把村内热点、难点和相关主体组织的诉求转化为议事协商目录中的具体议题,把议题转化为具体项目落地实施,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回应农民群众的关心关切。二是完善激励机制,把参与行为转化为具体积分。积分制等实用方法,把纷繁复杂的村级事务标准化、具象化,把“任务命令”转化为“激励引导”,可以有效发动农民群众。应充分利用积分制、红黑榜等方法,从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两手发力,引导农民群众、主体组织广泛参与,提振农民精神风貌。
作者: 陈娜来源:《农村经营管理》2024年第5期